第883章 选择之前

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但是,由于湾岛面积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市场狭小,以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很快便趋于饱和,导致经济后劲乏力,不过还好,他们也正赶上了一

个历史性的机遇。

欧洲和米国正于此时开始了去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低技术含量制造业开始转出,而承接这些产业的,正是包括倭国在内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倭国及“亚洲四小龙”因此开始了经济腾飞,湾岛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了经济发展,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

在这一时期,湾岛的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其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湾岛GDP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

但是,湾岛的这种经济模式是极为依赖外部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典型的湾岛企业遵循的流程是:从倭国进口生产资料,向米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倭国、市场上依赖米国的三角贸易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湾岛企业家思维惯性:在电子产品的产业链国际分工中,他们的做法应该是从倭国或者米国进口芯片和其他元器件,加工成电路板或者成套电子产品,再将其销售到米国。

这是他们已经遵循了将近二十年的企业逻辑,并且是已经被市场和各自的经历无数次地证明了其成功的逻辑。

即便是王永清那样的人物都难免陷入这样的思维定式。

毕竟如果要投资半导体行业,那就是要向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上游发起了挑战,也必然会打破现在的供应链格局,要面对的,是昔日三角贸易关系中另外两极的联合打压。

以湾岛目前的能力,有资格发起这样的挑战吗?

或者说,在这个行业并没有多少积累的湾岛,有资格贸然插足现在正打得如火如荼的“米倭半导体战争”吗?

恐怕绝大多数的湾岛企业家都会因此而投反对票的

王永清没有丝毫隐瞒地告诉了张忠谋,“工研院”力推的半导体计划,在湾岛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而目前反对的声音占据了绝大多数。

事实上,就连王永清本人也是一个反对者,尽管在另一个时空中,他曾经出面为“台

相关阅读: 一剑执魔暴力末世女穿成废材女配[穿书]我生的蛋是怪盗JOKER濯枝天泉圣子古医仙眼顶级气运,我宅了千年出门已无敌公寓的非正常打开姿势大夏封神记我的七个红颜倾国倾城萧寒秦若霜我靠吃白月光软饭过日子半命妖师我的成就有点多国宝级学渣[娱乐圈]古代舒适圈日常我和顶流组营业CP后复活后我每天都在送温暖我和我的满级账号黑化前能让我先报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