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3章 以理服人

杨维兴如同猿猴般敏捷的在山间攀登,虽然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但这个兴达户土目在山间穿梭的本事,仍然不输年轻人!

他回头看着跟在他身后的杨家儿郎,眼睛里露出了欣赏的光芒。

就是这些后生,拿着劣质的刀剑,用着软趴趴的猎弓,将拿着上好火铳的缅甸人几次打败,保住了他们这些桂家人最后赖以生存的地盘。

而现在,整个兴达户经过父亲杨献才和他的精心治理,逐渐成为了科干山脉左近最大的土目之一,说不定很快就能成为朝廷的册封土知县,升级为依附着中原王朝的正式土司了。

而想到朝廷,杨维兴深深地叹了口气,根据杨家族谱记载,他们原籍应天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先祖杨高学在大明初年,跟随黔宁王沐英沐王爷平定云贵,随后落户昆明的。

大明天倾后,杨家后人跟永历皇帝入缅始终忠心随扈,后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在篦子坡,李晋王悲痛而死之后,他们就落户果敢兴达户的火烧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杨家在雍正年间成了果敢地区的望族。

雍正八年,在大家的推举下,他父亲杨献才,取代了原先土司陈姓大伙头,去木邦宣慰司述职,并缴纳了当年的门赋和烟课,从此杨家取代了陈家成为了兴达户的土目。

但其实在杨维兴的心里,他是很不愿意成为满清册封之土知县的。

他们杨家是大明几百年的卫所军官,他的阿爷每到永历皇帝殉国的日子,都还要摆上猪头、果品痛哭一番,所以自小受到阿爷影响的杨维兴,对于满清是没什么好感的。

想到这里,杨维兴打了个招呼,让后生们停下歇息片刻,他也掏出水烟袋吸一吸解解乏。

一块小小的银判,随着杨维兴掏水烟的动作掉了出来,他极为珍惜的把这块银判捡了起来。

银判不大,最多也就五两左右,它的背面刻着黔国公府藏五个小字。

这是杨家作为跟随黔宁昭靖王沐英沐王爷入滇的功勋之家,每年都能从黔国公那里得到的赏赐。

算起来,杨家离开昆明的祖宅已经百五十年了,这块银判,也成了杨维兴唯一的精神寄托。

他也曾在脑海里想过,想过老辈子们给他讲过的,繁华的昆明城和杨家往日的辉光!

但现在,杨维兴叹了口气,老辈子们抗了一辈子的清,他现在却就要去给满清当狗了!网首发

可不当怎么办?

兴达户包括木邦在内,一直是缅人贡榜王朝的眼中钉,如果没有中原王朝的支撑,整个木邦早就被缅人一口吞了!

哪怕自大明万历年间,缅人就把木邦纳入了势力范围,但整个木邦仍然靠着与中原王朝的千丝万缕联系对抗着缅甸人。

于是二十七年的清缅战争,整个木邦、蛮莫、就站在了满清这一边,共同对抗贡榜王朝,杨家作为木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阅读: 我在异界当厨“娘”?农家子的古代日常据说日柱大人是火神王牌经纪人笔下的恶毒女配说她喜欢我[娱乐圈]沙雕女配只想做首富陆太太教夫有方夫人精通茶艺我在古代当咸鱼我有钞能力我超厉害的丧夫后的滋润日子衙役小娘子我靠咸鱼征服娱乐圈清穿之媚君心[综]扶苏有琴虐文女主觉醒了(快穿)帝王的宠妃是个O她有毒诱情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