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欧洲行

了出来。

2013年,华为跟思科的第二次大战开始了。

而十年前,2003年的那一场华为思科大战可谓经典一役了。

当时的华为刚刚进入国际市场3年,面对思科的恶意打压根本没有对抗的能力,更可悲的是,国内媒体和网民由于强烈的崇洋媚外情绪纷纷站在思科这边大骂华为。

华为经历了在外被思科打压,在内被舆论打压的双重困境,不仅海外企业大面积停止跟华为的合作,即便在国内,华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思科拿下了国内的大订单,华为只能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任政非在那样的压力之下终于患上了抑郁症,但也因为那一段经历,让任政非看明白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贯穿华为未来的一句话:敢打才能和,小输就能赢。

华为放弃了妥协,开始跟思科刚到底。

激烈的华为思科大战开始,最终,华为不仅没有小输,还赢得了胜利,用事实向世界证明华为不仅没有偷思科的技术,华为做的比思科更好。

从那以后,华为遇到打压的第一反应就默认变成了:刚。

但即便华为赢了,那种华夏企业想要走出去就会经历内外打压的痛给很多华夏企业造成了心理阴影,也是华为永远的一次屈辱。

而十年后,华为思科的第二次大战开始了,也是挺神奇的,好像命中注定一般。

2011年,华为开启了向跨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的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企业it市场成为华为的战略发展方向,新一轮对全球企业it市场争夺的竞争不可避免。

2012年6月6日,华为推出了全新产品“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可提供业界最大的单框48t交换容量。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也许是一串难以理解的数据。但对于网络设备业界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事件,因为华为终于踢开了思科后院的大门。在一场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企业数据中心网络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在被思科视为核心的企业交换机领域,华为抢占了先机和优势。

于是,2013年,大战开始了,大战的首发地就是欧洲,而说巧不巧的,棱镜门事件发生了。

华为因此获得了天然优势,而这一世,孟谦要把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

孟谦这一趟欧洲行,直接就是奔着官府订单和大企业订单来的。

孟谦亲自出马,不管欧洲这边的官府和企业对大风集团和华夏是什么样的情绪,基本上都会至少见一面,这点面子还是会给。

相关阅读: